5.2 系统参数与计算 5.2.1~5.2.4 我国雨水道试验研究证明,87型雨水斗排水系统在屋面溢流水位时会形成有压流,雨水斗呈淹没入流,管道内呈满流,水流遵循管道有压流公式。对于50年重现期的降雨,雨水斗被雨水淹没,系统可按有压流工况进行水力计算。当采用2年~10年重现期降雨量进行水力计算时,由于雨量计算值较小,水力计算可简化为表格法,雨水斗、悬吊管及横管、立管均按非满流计算,预留出足够的空间排超设计重现期雨水。表格法计算的系统尺寸要大于按50年重现期降雨有压流工况计算的系统尺寸,耗费的材料多些,但方便设计人员使用。本规程87型雨水斗系统的计算采用表格法。悬吊管及横管的管径可按表1选取,立管的管径可按表5.2.9选取。 悬吊管及横管的计算公式引自《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2009版)。计算出水力坡度后,可根据表1查得管道的设计最大排水能力,表中数据根据5.2.1和4.2.7两式计算,管道坡度取水力坡度。 表1 横管和多斗悬吊管(铸铁管、钢管)的设计最大排水能力(L/s) 表1中的水力坡降指压力坡降,要明显大于管道敷设坡降。立管顶端的负压见试验曲线,最大负压值随流量的增加和立管高度的增加而变大(图5)。条文中偏保守取值-0.5m水柱(0.005MPa),以便流量计算安全。 5.2.5 我国雨水道研究组的试验表明,悬吊管中的压(力)降比管道的坡降大得多(图6)。图中横坐标为悬吊管上测压点距排水雨水斗的长度,纵坐标为悬吊管内的压力(mmH2O)。悬吊管内的水流运动主要是受水力坡降的影响,而不是管道敷设坡度。条文中的敷设坡度要求主要考虑排空要求和小雨量降雨时的排水需求。 5.2.9 表中数据来源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 50400-2006中5.3.9条。 图5 立管压力分布曲线 H—高度;P—测压点;h—压强 图6 悬吊管中压降